事涉皇太后的凤体,玉柱再有定见,也是不敢做主的。

    “伏请皇上圣裁。”玉柱耍了个小滑头,但是,又表露出了倾向性,等于是向康熙推荐了张太医。

    康熙把玉柱叫进来,本就是因为他的心乱了,一时拿不定主意。

    玉柱若是躲闪着不肯担责,康熙肯定会很失望。

    这就和病人的至亲家属一样,关心则乱,六神无主,需要找个可信赖之人,站在客观中立的立场之上,帮着条分缕析,协助作出决定。

    康熙也明白,晕厥的时间越久,对皇太后越不利。

    不能再拖下去了,必须马上作出决断!

    “朕已心乱,玉柱,你替朕做了这个主。”康熙把玉柱叫进来,其实心理很矛盾。

    康熙既想救回皇太后,又怕惹来害死嫡母的闲话,索性肩膀一滑,把玉柱推到了前头。

    玉柱很想骂娘,但是,是不能骂。

    “张太医,皇太后就托付给您了。”玉柱被逼无奈之下,只得硬着头皮,选择了相信张太医,而撇开了院判等高级医官。

    说白了,玉柱被迫抱着赌一把的心态。

    在现代,玉柱对于怎么选医生,那是颇有些经验的。

    比如说,挂着院长、副院长、科主任、副主任头衔的这些人,玉柱基本不会去选。

    逻辑很简单,这些人有开不完的会,做不完的报告,斗不完的人事纷争,搞不完的形式主义,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,去钻研专业领域的前沿技术?

    真正的技术大拿,往往行政职务较低!

    要动手术的话,玉柱一般会选不超过五十岁,留学过美国或欧洲,且手术量比较大的副主任医师。

    因为,超过五十之后,精力不济,连手术刀都拿不稳了,还怎么做大手术?

    往往是,年富力强的副主任医师,比老资格的主任医师更精通业务,也更接近医学领域的前沿技术进步!

    当然了,事无绝对,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,再作出选择。

    现在,一言以蔽之,玉柱敢押宝于张太医的身上,就两点:张太医的民间声誉很高,官职却一直很低。

    幸运的是,张太医出手针灸之后,皇太后很快就醒来了。

    等皇太后刚能张嘴说话,就唤道:“皇帝,你在哪儿?”

    康熙赶忙跑过去,跪到皇太后的榻前,带着哭腔说:“皇太后额涅,您感觉如何?身子可舒坦一些?”显得比谁都孝顺。